面對有機硅單體產能過剩、需求不旺、開工不足、效益大幅下滑的現實,有機硅單體企業開始調整和整合,部分企業的有機硅單體項目或停建或轉產或延期投產,還有的企業正在商談合作和合并,我國有機硅行業深度調整和整合的大幕已經拉開。這是記者從3月28~29日召開的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氟硅產業創新發展和合作交流大會上了解到的。
據氟硅協會有機硅專委會秘書長楊曉勇介紹,由于國內外市場疲軟、銷售不暢,以及生產要素成本上漲,國內單體企業開工不足,經濟效益大幅滑坡,個別企業甚至出現了巨額虧損。在此背景下,魯西化工已停建20萬噸/年有機硅二期項目;傳化股份停建3萬噸/年有機硅柔軟劑項目;寧波合盛在新疆40萬噸/年有機硅項目迄今未見動工;藍星星火20萬噸/年有機硅單體項目延期投產。
據該協會有機硅專委會統計,截至2015年底,國內共有15家有機硅單體生產企業,合計產能約200萬噸。2015年實際產量約130萬噸,裝置實際利用率約70%。其中2015年上半年企業開工率不足60%,單體企業全面虧損;當年8月份后,市場需求逐步回升,停工企業陸續開工,到第四季度開工率達到80%以上,但由于硅氧烷價格偏低,多數企業仍然無利可圖。
“2015年,我國硅氧烷環體價格降到歷史低點,全年平均價為16000~17000元/噸,與2003年的歷史最低價持平。但原料硅粉的價格早已大幅上漲,這樣的低價格讓有機硅單體企業在成本線上掙扎。”楊曉勇分析說。
“當前的整合是有機硅企業為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作出的理智選擇。盡管單體企業效益滑坡,但擁有下游產品的企業盈利能力較好。整合產業鏈,向下游產品延伸,也是脫困之舉。”氟硅協會理事長季剛說:“企業間兼并重組還可整合優勢資源,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工信部原材料司化工處處長蔣健表示,在當前有機硅產能過剩的發展階段,企業兼并重組尤為重要,主管部門鼓勵企業調整組織結構,實施兼并重組。